- 张成;
黔东苗语反预期表达比较丰富,通过一系列的语法手段或语义关系体现出来,使得句子内部或分句之间的语义产生对立性。语用上,反预期信息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在句子中具有强调或凸显功能,具有“惊喜或意外”“批评或责怪”“惋惜或遗憾”的情态功能。反预期标记的表达比较丰富,通过连词、疑问词、副词等修饰,也可以通过句义表达。反预期标记主要有3个来源,其一为虚词表达,经历了实词语法化的过程。其二是短语词汇化,通过重组和固化过程,所经历的阶段也有所差异,通过类推和重新分析来实现。其三是借用汉语的表达形式,是语法复制的结果。
2025年02期 v.41;No.285 5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凌巍;令狐雨薇;
使用2023年贵州省农民工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差异化的社会交往模式对青年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有效缓解数据不平衡问题。研究发现:(1)相比于与老乡“同质性”社会交往模式,与流入地城市居民“异质性”社会交往模式显著促进了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2)“同乡集聚”强关系社会交往模式比“独来独往”更能促进青年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与当地居民“异质性”弱关系社会交往模式也对青年农民工就业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3)“异质性”的社会交往模式对于教育程度较高、更年轻一代的90后以及流入经济较发达地区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促进效应更强。应充分重视青年农民工的社会交往行动取向,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应对青年农民工的就业风险和高质量发展问题。
2025年02期 v.41;No.285 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月华;姚恩菊;
为探讨社交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孤独感量表和社交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河南省73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交自我效能感(β=0.64,p<0.001);领悟社会支持、社交自我效能感能显著负向预测孤独感(β=-0.35,p<0.001;β=-0.24,p<0.01);社交自我效能感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其效应值占总效应的29.03%。此外,从提升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增强社交自我效能感等方面,提出干预大学生孤独感的建议。
2025年02期 v.41;No.285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