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清代西域居官文人诗作中的民族融合建构——以满族儒臣成瑞西域汉文诗为例

    李江杰;王琦;

    清代是中华多元文化交融的重要时代。在此社会背景下,大量满族子弟积极习得汉语,饱读汉文经典著作,加之许多满族家族倡导学习儒家文化,主张诗礼传家,满族文士间形成了创作汉语诗文、与汉族文人交游的良好家学风尚。自乾隆收复新疆后,清廷擢拔大批满族心腹官员赴西域任职,以成瑞为首的满族居官文人仕宦期间尤为关注新疆各族百姓生活和民族融合。政事之余,成瑞招揽满族同僚与汉族文人雅集唱和,与汉族废员文人共同创办定舫诗社,搭建民族交融平台,为满汉文人提供栖身之所和文学交融的场域,在诗文唱和中有效促进了清代西域民族融合之风。

    2025年05期 v.41;No.28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传播仪式观视域下节庆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以镇远赛龙舟文化节为例

    陈国余;张宏;姚馨逸;

    传播仪式观认为,仪式活动更有利于团体基于信仰目标传播共同信仰。贵州镇远县举办赛龙舟文化节过程中,有祭龙、进场、竞赛、颁奖等仪式,这些仪式具有促进信仰共享、引导价值共创、激发情感共鸣、强化集体认同、推动媒介传播等象征意义,构成节庆体育特有的文化认同符号体系。而龙舟文化具有具身参与、爱国情怀的集体记忆,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因此,构建节庆体育共享符号、打造集体记忆场域、深化竞演情感交流,是促进各民族深度交融,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

    2025年05期 v.41;No.288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文视野

  • 从“大心”到“大身”——李材对阳明万物一体观的发展

    文碧方;滕绍泽;

    王阳明的“万物一体”思想以“大心”为主体,强调良知的感应发动能够实现人与宇宙万物的连接融通。李材站在反思批判阳明后学的立场上,通过改订和重新诠释《大学》文本,对“修身”一目做着重发挥,从而构建起了新的理论框架,以“大身”取代了“大心”在万物一体中的主体地位,使得王阳明的一体观在理论主体、功夫次第、实践落实三个层面上得到了新的发展。这种理论发展一方面来自李材对王阳明与程朱等理学学者的综合反思,一方面也隐含了其对晚明社会沉重现实的深切关怀。

    2025年05期 v.41;No.288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背景下劳动异化的消解路径探究

    孟宪平;周美琪;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维度为剖析数字化背景下的劳动异化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在数字时代,劳动异化呈现出新形态:劳动产品的异化表现为数据商品化,劳动过程的异化体现为算法控制,类本质的异化体现为劳动者的创造性活动被降格为工具性实践,人际关系的异化则表现为社会关系被物化为交换逻辑。为消解这些异化,可以从技术治理、分配正义与教育重构三方面进行探索。技术民主化与算法共治能够打破资本垄断,全民基本收入制度以数据红利再分配矫正剥削逻辑,而劳动教育能够重建劳动者的批判意识与主体能力。这些路径既回应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命题呼吁,也是对平台资本的辩证扬弃,旨在推动劳动从异化状态向自由自觉活动回归。

    2025年05期 v.41;No.288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阳明心学视域下基层治理者“正己心”述论

    邱添乾;

    治理者“正己心”,是儒家治国理政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治理原则。在阳明心学视域下,基层治理本质上是治理者心之良知作用于治民的一种道德认知和道德践履活动,其良政善治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政之“心”的端正和清澈。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等为逻辑理路,王阳明主张基层治理者“正己心”要聚焦明心、尽心、用心等视角,锚定“明明德以亲民”的修治方向,遂行“求尽吾心”的履职担当,着力培树秉心理民的心性能力,以德性之知、诚心正念促明德亲民、尽心为民、勤政爱民;同时注重外在之“物”对“心”的影响,善用“物”的手段促进治理者“正己心”。这一思想对当今中国的基层治理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2025年05期 v.41;No.288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新探

  • 基于CLASS的师幼互动质量评估研究

    金芳;富建业;

    通过元分析对中国2017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的师幼互动质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基于CLASS工具对1389份样本数据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发现,中国师幼互动在情感支持领域表现良好,尤其在积极氛围维度上得分较高,但在教育支持领域,尤其是认知发展方面存在不足。研究还揭示了师幼互动质量在地区、年龄班及活动领域的显著差异:北部地区、大班及社会领域的师幼互动质量较高;而西部和南部地区、中班及艺术与语言领域的互动质量则相对较低。最后,提出了加强幼儿认知与创造性思维培养、优化教育氛围、强化幼儿主体性以及差异化优化师幼互动的策略。研究结果为改善幼儿园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方向指导。

    2025年05期 v.41;No.288 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社会经济

  • 绿色技术创新与能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研究

    何燕子;石李;

    提升绿色技术创新与能源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有利于促进我国节能减排,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并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基于2013—2022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基尼系数,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及区域差异性来源。研究发现: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水平不高,但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空间演变方面呈现由东部沿海向内陆扩散的规律,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基本实现等级跃迁;耦合协调水平的总体基尼系数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东部地区内部子群发展差异最大,子群间差异是造成绿色技术创新与能源利用效率协调发展省际差异的主要因素。

    2025年05期 v.41;No.288 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后发地区城市退休老人“生存型再就业”的影响机制与政策适配研究

    王祥;王光文;

    经济转型背景下,后发地区退休老人因养老金缺口、产业适配不足及政策保障缺失,普遍通过“生存型再就业”来弥补其生活开支。基于G省1200份分层随机抽样数据,构建“经济需求-产业适配-政策激励-社会认同”四维模型,采用Logistic回归与交互效应分析,揭示后发地区老年再就业的复合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需求是核心驱动力,养老金缺口每扩大100元/月,再就业概率就提升1.21倍;低技能服务业占比过高(76.5%)导致就业质量下降37.6%,需通过适老岗位目录优化产业结构;政策激励应与社会认同协同,合同保障强度与代际支持度的交互效应使岗位满意度提升了58.3%。基于此,提出了分层补贴、银发人才价值链构建及代际叙事革新等政策建议,以期为破解后发地区“高参与率-低保障性”的矛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2025年05期 v.41;No.288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术广角

  • 重庆主城方言肯定祈使句中“起”和“倒”的时体特征研究

    蒋博文;

    “起”和“倒”是重庆主城方言中常用的时体标记。从论元结构、论旨关系和句子是否表达先行体语义等角度,对重庆主城方言肯定祈使句中“起”和“倒”的使用进行了对比。基于对所掌握的重庆主城方言语料的分析,在该方言中,当祈使句的动作行为的对象具有“受事—客体”复合论旨关系时,倾向于使用“起”作为体标记,否则倾向于“倒”的使用。并且,“倒”具有明显的先行体指向性。

    2025年05期 v.41;No.288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体验为先”到“互动为主”:冰雪旅游消费满意度的形成机制研究

    庞丹;张一昕;陈磊;

    提升冰雪消费者满意度是激活冰雪旅游市场、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冰雪旅游消费者感知价值对满意度的影响效应,检验了价值共创在该路径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成本价值感知对冰雪旅游消费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针对价值共创的影响路径不显著;服务价值感知、情感价值感知对冰雪旅游消费者的价值共创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服务价值感知的影响效应更明显;情感价值感知是影响冰雪旅游消费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服务价值感知则主要通过价值共创的中介作用对冰雪旅游消费满意度产生影响;价值共创行为对冰雪旅游消费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结论:提升冰雪旅游消费满意度不仅需要注重景区硬件设施、服务质量,给予消费者“物超所值”的消费体验,更要从互动视角考虑,促进消费者的价值共创意愿,从而提升消费满意度。

    2025年05期 v.41;No.288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