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教育学研究_教育技术学

  • 人工智能时代TPACK理论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王永虎;杨广红;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从技术、教学和学科知识整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并对数字化时代下的TPACK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重点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增强TPACK理论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人工智能技术为TPACK理论的发展与深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而TPACK理论为教师将技术融入教学理论提供了新的概念框架和实践模式,以支持更多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采用了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教学成果的评估与分析,旨在揭示在人工智能时代应用TPACK理论的实际意义和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024年01期 v.40;No.27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_高等教育学

  •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研究生心理育人策略研究

    毛丽娜;

    “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心理育人”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密不可分。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离不开三全育人,心理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前提和保障。高校研究生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高层次群体,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相关调研显示,新时代研究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愈来愈大,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加强心理育人势在必行。首先介绍了三者的内涵及关系,再分析“三全育人”理念下研究生心理育人现状,并从加强心理育人师资队伍,完善育人体系;提高教师职业心理素养,强化心理育人能力;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心性;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开发学生心理资本;加强学生心理建设,提升学生幸福感等方面探究了“三全育人”理念下研究生心理育人策略。

    2024年01期 v.40;No.272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_特殊教育学

  • 师范大学生融合教育素养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

    杨曼;

    为提高融合教育的质量,改善残疾人教育和生活质量,使用问卷调查法,调查684位师范大学生的融合教育素养,探索师范大学生融合教育的培养策略。研究发现:大学生支持残疾人教育水平较高,残疾人知识、教育技能和教师沟通水平一般;女大学生的残疾人基本知识储备量少于男大学生,但残疾人教育技能优于男生;父母和好友对残疾人的态度以及看过残疾人励志小说和电影能积极影响大学生的融合教育素养。

    2024年01期 v.40;No.272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_教师教育学

  • 混合研修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PAST视域的探析

    廖家利;张璐;

    混合式研修活动已成为新时代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PAST理论,从教学法设计、研修空间、研修评价和技术支持四维度,探讨中小学教师在混合研修活动中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最大似然法、多群组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与验证。研究发现,PAST四维度是影响教师参与混合研修的关键因素,其中教学法设计(0.411)与研修空间(0.234)影响较大;性别和任教年资在教师参与混合研修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基于此,研究提出构建“点-面-体”相结合的研修空间结构、创新设计AI支持下的混合研修模式、建立“线上+线下”混合研修协同管理机制等建议,以期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2024年01期 v.40;No.272 2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_课程与教学论

  •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在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的融合创新

    杨敏姣;刘萍萍;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瑰宝,将传统艺术思想元素有机融入到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学界和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通过论述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三重表现形式,发掘适合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具体的实施路径,从而实现基础美术课程“核心素养”的目标,于潜移默化中培养中小学生对中华民族艺术和文化的认同感。

    2024年01期 v.40;No.272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心理学研究

  •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

    程梦飞;王礼军;丁园园;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考察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和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中文版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调查796名在校大学生。结果:(1)父母拒绝、过度保护正向预测手机依赖(β=0.10,p<0.01;β=0.12,p<0.001),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23,p<0.001;β=-0.25,p<0.001);主观幸福感在二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父母拒绝、过度保护对手机依赖的直接作用受情绪智力的调节(β=0.16,p<0.001;β=0.12,p<0.001),父母拒绝、过度保护能显著预测高情绪智力者的手机依赖,不能显著预测低情绪智力者的手机依赖;(3)父母拒绝、过度保护通过主观幸福感影响手机依赖的前半段路径受情绪智力的调节(β=-0.07,p<0.05;β=-0.06,p<0.05),相比低情绪智力者,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对高情绪智力者手机依赖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大。通过该研究以期为缓解大学生的手机依赖以及高情绪智力者受负面环境的影响提供有益启示及实践指导。

    2024年01期 v.40;No.272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17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善治”理念下我国公共文化治理困境和突破路径研究

    宋圣青;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是我国公共文化治理方面的核心。“善治”理念下的公共文化治理既是以“公共”为主题的治理措施,也是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在公共文化的治理中,精神匮乏、分配不均、政府主导、利益冲突等方面的问题一直以来需寻求解决。在提升公共文化治理效能的路径选择中,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资源分配、构建新型治理模式、化解利益主体间冲突,以期助力我国公共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

    2024年01期 v.40;No.272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 胡震亨《杜诗通》的评注特色与得失

    陈许;

    胡震亨《杜诗通》是现仅存的明代三部杜诗全集注本之一,在明代末期反复古的文艺思潮下,形成了侧重审美风貌的评注特色,其评语简短精当,多贬义性语言,许多卓见被后人广为征引,影响甚大。但由于时代环境的限制,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划分四品,标准不一”“立论标新,有失严谨”的弊端。总之,《杜诗通》完成了评注杜诗从政教中心向审美中心的转向,在整个杜诗学史上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024年01期 v.40;No.272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音乐学研究

  • 从《大唐开元礼》看唐朝礼乐制度的新变及影响

    杜伟;蒋方舟;徐楠;

    中华文明是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的,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亦是如此。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而开放的封建王朝,其礼仪制度必然对后世影响颇深。唐朝礼仪制度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重要关联,是唐朝统治者根据政治需求结合实际条件而制定的封建礼仪制度。《大唐开元礼》作为盛唐时期官修的礼仪制度,可从各个方面展现盛唐时期的礼乐,从中既可以看到对前朝礼乐的继承,也可看到在盛世之下礼乐制度的革新。

    2024年01期 v.40;No.272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苗语东部方言“非叠音状词”问题讨论

    吴琳;麻勇斌;

    非叠音状词,是状词的一个种类,由两个声、韵、调完全不同的音节连在一起组成,是结构稳定和功能明确的固定语词。大多数学者认为,苗语东部方言存在非叠音状词,这一观点可能有一定的瑕疵,因为其所列举的非叠音状词,多数是由一个单音节拟声词与一个无语义的词前缀组合而成,少量由两个声、韵、调不同的拟声词组合而成,这些语词的结构都存在不稳定性。而苗语东部方言不存在结构固定的单词意义上的非叠音状词,但存在一些以某个拟声词为核心的结构不太稳定的同义非叠音状词丛。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2024年01期 v.40;No.272 6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独木龙舟神话的多重表达:从《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文化研究》说开去

    陈兴元;靳志华;刘锋;

    神话是古人借神之名创造的一种话语,是古人智识的浓缩,具有多重意涵。流传于清水江中游地区的苗族独木龙舟神话,既承载着当地苗族的族群记忆,体现区域社会运作的制度性逻辑,也见证着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不同层次和曲折历程。独木龙舟神话的构建与重构是当地苗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时空、情感认知等多方力量协商平衡的结果,更是该社会有序化生存的情理表达。

    2024年01期 v.40;No.272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