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清代书院与义学关系研究述评

    张劲松;

    书院与义学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数量之多与分布之广在清代均达到历史的顶峰。书院与义学作为各自独立的研究领域为研究者所关注,但彼此的边界及相互关系未引起学界重视。从现有文献看,关于清代书院与义学关系的研究主要有包含说、独立说和重合说,即书院为义学体系的一部分(包含说)、书院高于义学层次(独立说)、书院与义学部分重合(重合说)三种类型。这些歧义互见的观点使书院与义学研究出现概念模糊、对象飘移等问题。因之,确定书院与义学的边界是书院、义学及其关系研究的基础。基于二分法原则,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而言,清代的书院与义学关系主要有四类,分别为广义的义学包含全部的狭义书院,广义义学中的经馆等同于狭义书院中大学层次的书院,狭义书院中实施免费但无膏奖花红、以童蒙教育为主的书院等同于狭义义学,狭义书院中实施古代大学教育的书院与狭义义学无涉,是完全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等。

    2023年08期 v.39;No.26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 黎兆勋词集版本源流考

    向有强;

    黎兆勋词集有五种版本。遵义图书馆藏二卷本《葑烟亭词》为初刻本,当刻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同治四年(1865)敦复堂刻本《葑烟亭词钞》为黎兆勋自编审定,其卷一卷二祖述道光本。光绪十五年(1889)日本使署刊刻黎氏家集四卷本《葑烟亭词》据同治本校刊而成,黔南丛书本《葑烟亭词》又据光绪本校印。贵州省图书馆藏四卷本《葑烟亭词钞》并非“道光本”,它是以同治本为蓝本并参校光绪本而成,刊于光绪本之后,具有重要的校勘与典藏价值。

    2023年08期 v.39;No.267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的词学批评

    周媛媛;

    作为“考证之所必资”的私人藏书目录,《直斋书录解题》为后世学者所推誉,其叙录不仅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功用,而且展现了陈振孙广博精深的学术思想,词学批评思想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陈振孙的词学批评思想主要蕴蓄于《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及“歌词类”叙录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词为小道”的词体观;二是以人品论文品、以词格论词的词学批评原则;三是“雅正”“高丽”的审美批评标准。陈振孙的词学观是南宋时期的特定产物,对后世词学批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3年08期 v.39;No.267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_思想政治教育

  •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普通话课程的实践研究

    林昆山;

    普通话课程作为我国高校艺术类、语言类等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社会普通话水平的重任。但目前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语言课程的思政教育,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针对当前高校普通话课程思政中面临的方式方法单一的困境,教师要具有课程思政的意识、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革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渠道,积极探索思政元素融入高校普通话课程的有效方式方法。

    2023年08期 v.39;No.267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指向立德树人的高职“双院”三全育人实践述要

    潘丽芬;丰丙云;

    高校必须充分落实培养道德人才的基本任务,实施“全方位教育”总体战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目前,对全员育人存在观念上的偏差、对全过程育人存在链条上的割裂、对全方位育人存在协同上的不畅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逐步探索具有特色且较为系统完整的三全育人新模式,其中以书院+学院“双院”联动可成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2023年08期 v.39;No.267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教育学研究

  • 基于创新思维的高效课堂教育教学设计——以《纳米材料导论》课程教学为例

    牛延慧;韩大尉;

    针对《纳米材料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创造、更新和启发”的痛点问题,在课程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上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一中心(学生为中心)、三课堂(翻转课堂、智慧课堂、思政课堂)、一目标(思维目标)”的创新教育理念;在课程教育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基于创新思维,构建教育与教学同行,内容与前沿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以此达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素质提升、能力培养”的教育目的。

    2023年08期 v.39;No.267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学前儿童劳动教育的困境剖析及可为路径研究——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视域

    陈丽君;廖苗;陈家丽;

    儿童是天然的具身学习者,劳动教育与具身天然耦合,具身认知理论可为学前儿童劳动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以具身理论来审视发现,学前儿童劳动教育囿于教育观念偏颇,目标定位模糊致身心分离;情感缺失情境错位,教育价值认知异化;儿童主体关注不足,碎片化教育阻碍意志生成;身体感知缺位,实践场域资源单一等困境之中。因此,基于具身认知视域,提出学前儿童劳动教育优化路径有:以“身心协同”为原则,促进“知”的形成;以“体验”为模式,侧重“情”的启蒙;以“具身”为管理,助力“意”的生成;以“身体在场”为基石,丰富“行”的实践。

    2023年08期 v.39;No.267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价值、问题及优化路径

    杨冲;杨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要与德智体美四育有机融合。乡村是劳动教育的天然具身实践场域,但目前乡村教育中的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并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以数学教学为例,具体表现为数学学习与劳动教育融合的价值认识不清、融合的深度不够,以及劳动在乡村教育中的育人导向被弱化。基于此,乡村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挖掘传统数学文化,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创设数学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理解劳动价值;布置生活类数学作业,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索劳动性的数学评价,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劳动问题。

    2023年08期 v.39;No.267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口译训练中的“互动协同”效应:基于“续译”方法的教学实验研究

    曾天娇;马廷露;

    “续译”方法自提出以来在翻译教学领域受到了大量关注,但主要限于笔译训练的应用。该方法是否可用于口译训练以提升口译输出质量尚未有研究涉及。以汉译英口译(视译)为例,开展一项“续译”口译教学实验,并辅以追踪性问卷调查,以验证“续译”方法在本科口译教学当中的促学效果。研究发现:学习者在“续译”训练条件下比在“非续译”训练条件下更倾向于使用“前听/读”双语材料范例译文中的表达进行后续口译输出,即产生了“协同效应”;口译较低水平组在“续译”条件下的口译得分显著高于其在“非续译”条件下的得分,但口译较高水平组未体现出这一促进作用;学习者对“续译”训练的促学作用持积极肯定态度,并愿意在后续口译教学中使用该训练方法。

    2023年08期 v.39;No.267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教育实习对学前教育师范生教育信念的影响及对策

    罗凯;刘颖;

    为了解当前教育实习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信念的影响,促进对该专业师范生教育信念的建立,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60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教育实习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信念更为积极;教育信念总体情况、学生管理信念、教学信念、学生认知信念、教师职业认知信念和课程信念在性别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管理信念在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访谈研究可知,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信念的因素可划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其中直接因素包括了重要他人、教育实践活动及反思、实习学校的环境,而间接因素则包括了先前的经验、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研究建议:不断加强学前教育师范生教育信念教育的课程建设;发挥指导教师“榜样”作用,提升教师指导能力;积极搭建平台,完善教育实习工作。

    2023年08期 v.39;No.267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心理学研究

  • 大学生同伴互动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以学习效能感为中介变量

    甘少杰;翟睿轩;韩思雯;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重规模的外延式发展转向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学习投入成为近年来考察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研究大学生同伴互动、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探究二者对学习投入的作用机制。基于517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同伴互动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习效能感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同伴互动对学习投入有正向预测作用(β=0.76,p<0.001);同伴互动对学习效能感有正向预测作用(β=0.64,p<0.001);学习效能感对学习投入有正向预测作用(β=0.76,p<0.001);学习效能感在同伴互动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0.64×0.76)/0.76=64.00%。在子维度变量路径系数分析中发现,学习性互动间接影响动机,非学习性互动间接影响精力和专注。建议从大学生的学习性互动、非学习性互动和学习效能感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学习投入。

    2023年08期 v.39;No.267 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新闻传播学研究

  • 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MCN发展现状与升级路径探析

    刘姿麟;

    全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快速兴起,MCN成为了广电实现全媒体转型的风口。有效结合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实现信息、技术、人才、平台的深度互融互通成为了当今广电融媒体发展的重要使命。以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MCN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阶段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难题,运用创新扩散理论从创新扩散过程和影响采用率的创新特征有指向地对贵州广播电视台MCN进行具体分析,从内容运营、盈利模式、产业生态和服务媒体四个方面,通过对比研究和媒体市场分析,探究出贵州广电媒体利用MCN转型重构媒体影响力和商业生态过程中的有效路径及发展策略,旨在为贵州主流媒体实现全面升级提供参考借鉴。

    2023年08期 v.39;No.267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