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延慧;韩大尉;
针对《纳米材料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创造、更新和启发”的痛点问题,在课程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上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一中心(学生为中心)、三课堂(翻转课堂、智慧课堂、思政课堂)、一目标(思维目标)”的创新教育理念;在课程教育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基于创新思维,构建教育与教学同行,内容与前沿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以此达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素质提升、能力培养”的教育目的。
2023年08期 v.39;No.267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陈丽君;廖苗;陈家丽;
儿童是天然的具身学习者,劳动教育与具身天然耦合,具身认知理论可为学前儿童劳动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以具身理论来审视发现,学前儿童劳动教育囿于教育观念偏颇,目标定位模糊致身心分离;情感缺失情境错位,教育价值认知异化;儿童主体关注不足,碎片化教育阻碍意志生成;身体感知缺位,实践场域资源单一等困境之中。因此,基于具身认知视域,提出学前儿童劳动教育优化路径有:以“身心协同”为原则,促进“知”的形成;以“体验”为模式,侧重“情”的启蒙;以“具身”为管理,助力“意”的生成;以“身体在场”为基石,丰富“行”的实践。
2023年08期 v.39;No.267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杨冲;杨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要与德智体美四育有机融合。乡村是劳动教育的天然具身实践场域,但目前乡村教育中的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并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以数学教学为例,具体表现为数学学习与劳动教育融合的价值认识不清、融合的深度不够,以及劳动在乡村教育中的育人导向被弱化。基于此,乡村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挖掘传统数学文化,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创设数学生活情境,促进学生理解劳动价值;布置生活类数学作业,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索劳动性的数学评价,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劳动问题。
2023年08期 v.39;No.267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曾天娇;马廷露;
“续译”方法自提出以来在翻译教学领域受到了大量关注,但主要限于笔译训练的应用。该方法是否可用于口译训练以提升口译输出质量尚未有研究涉及。以汉译英口译(视译)为例,开展一项“续译”口译教学实验,并辅以追踪性问卷调查,以验证“续译”方法在本科口译教学当中的促学效果。研究发现:学习者在“续译”训练条件下比在“非续译”训练条件下更倾向于使用“前听/读”双语材料范例译文中的表达进行后续口译输出,即产生了“协同效应”;口译较低水平组在“续译”条件下的口译得分显著高于其在“非续译”条件下的得分,但口译较高水平组未体现出这一促进作用;学习者对“续译”训练的促学作用持积极肯定态度,并愿意在后续口译教学中使用该训练方法。
2023年08期 v.39;No.267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罗凯;刘颖;
为了解当前教育实习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信念的影响,促进对该专业师范生教育信念的建立,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60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教育实习后,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信念更为积极;教育信念总体情况、学生管理信念、教学信念、学生认知信念、教师职业认知信念和课程信念在性别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管理信念在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访谈研究可知,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信念的因素可划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其中直接因素包括了重要他人、教育实践活动及反思、实习学校的环境,而间接因素则包括了先前的经验、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研究建议:不断加强学前教育师范生教育信念教育的课程建设;发挥指导教师“榜样”作用,提升教师指导能力;积极搭建平台,完善教育实习工作。
2023年08期 v.39;No.267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