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贵州方言反身代词“各人”的共时和历时考察

    张超;

    当代贵州汉语方言中,反身代词“各人”存在“[kuan~(21)]”和“[kon~(21)]”两组合音变体,“[kuan~(21)]”组分布于东部,“[kon~(21)]”组分布于西部,在贵州境内地理空间分布上呈东西分立的特点。其中分布于贵州东部的“[kuan~(21)]”具有额外范围副词、已然时间副词、意料之外料评语气副词等更虚的功能。“各人”的共时现象间存在着历时演变关系:近代汉语的指别短语“各·人”经历了漫长的词汇化过程,在当代贵州方言中形成纯粹的反身代词“各人”,“各人”又受语流音变影响而产生合音变体,其中一个合音变体“[kuan~(21)]”又朝着三个方向发生语法化,获得三种副词功能。贵州方言反身代词“各人”和其合音变体以及变体的副词功能,正是其历时演变现象在共时平面的投影。

    2023年05期 v.39;No.264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黔东苗语po?~(35)的语义多功能性

    张开杰;

    黔东苗语po?~(35)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语法标记,具有丰富的多功能性。po?~(35)在句法结构中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可以作体词、谓词、副词、体貌助词、语气意义等语法成分。作名词具有限定、修饰的功能,含有“XX的”语义的名物化特征。po?~(35)还具有贯常体、进行体、完成体等功能和更为虚化的语气意义功能。po?~(35)在黔东苗语中,使用频率高,且有不断虚化的语法化趋势。

    2023年05期 v.39;No.264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_高等教育学

  • 西部内陆地方高校“在地国际化”互动融合机制研究

    罗红芳;陈俭;包兵兵;

    “在地国际化”是西部内陆地方高校从实际出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把握“一带一路”倡议机遇,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构建“在地国际化”互动融合机制能从统筹传统国际化与“在地国际化”、凝聚广泛共识、推进教育公平及提升学生国际化水平和能力等方面,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西部内陆地方高校可从明确职责分工、壮大师生队伍、注重多元主体、加强内外互联四大方面构建“在地国际化”互动融合机制。

    2023年05期 v.39;No.264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_教师教育学

  •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学秘书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实践分析——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

    罗彬彬;李云平;

    在师范类专业认证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成效对认证质量存在重要影响。教学秘书肩负起具体教学管理执行者的责任,其职业能力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管理工作成效。根据“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质量改进”的认证理念,以及认证过程中“说、做、证”的一致性要求,教学秘书应从强化思想认识、肩负育人重任,全面学习实践、提升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果三方面出发,不断进行职业能力实践提升,为进一步促进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3年05期 v.39;No.264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_课程与教学论

  •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以“铜族元素”教学设计为例

    文君;叶春;

    结合理工类化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特点,以“铜族元素”教学设计为例,对教学中如何渗透课程思政作了探索。在教师素养上,提出应从提高教师思政育人意识及水平,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入手,深入践行“三全育人”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修订课程大纲,凝炼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中有机融入化学发展史、化学家的先进事迹、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重要作用的案例、化学对环境保护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例等方式,构建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2023年05期 v.39;No.264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_教育技术学

  • 移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涂雨秋;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对帮助和促进学生应对学科知识、技术发展的挑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移动设备功能的完善、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给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学习环境。在当前的移动学习环境下,出现了一些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能够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3年05期 v.39;No.264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心理学研究

  • 国内外工作旺盛感的研究计量可视化与比较分析

    张明;李艺菲;赵辉;

    为全面把握国内外工作旺盛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变化。基于中国知网(2013—2022)与Web of Science(2005—2022)核心数据库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通过对国内外该领域的学者发文量、核心作者合作、关键词共现、聚类、研究前沿及知识基础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发文量上,2018年后国内外均呈上升趋势;在核心作者合作上,国内外形成小规模的团队,但联系较弱,应加强不同团队间跨域合作;在研究热点和前沿上,国内外具有趋同性,即国内外学者均持续关注旺盛感的前因与积极结果,而差异性在国内学者更关注多元领导风格的影响;在知识基础上,研究内容较为相似。未来国内学者可以从内容的多元化、情境的本土化、视角的层次化及方法的差异化四个方面继续深入探究。

    2023年05期 v.39;No.264 4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 清初诗人周渔璜《桐埜诗集》初探

    马学雨;

    周渔璜原名周起渭,是清代康熙年间贵州著名诗人。周渔璜《桐埜诗集》今存四卷,收录诗歌352首,以山水行旅、交游酬赠和思乡归隐为主要内容。周渔璜主张作诗应博采众长,反模拟,贵“意造”,真诗乃天然溢流而出。其诗歌语言平实自然,众体兼备,以冲淡和雅为主要风格,兼有沉雄豪俊之风。

    2023年05期 v.39;No.264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国史研究

  • 唐代中原视域下的黔中意象与政府治黔方略探析

    曾文嵚;

    受华夏正统思想影响,位于要服、荒服的黔中地区在唐代居于华夏文化圈层边缘,荒僻与满布蛇瘴的自然环境与值得称道的丹砂和茶叶是中原对黔地最深的印象。基于此观念,唐政府在黔中地区的经营策略以军事建设为重点,无论是唐前期还是唐中后期,唐政府都十分看重当地的土酋势力,一切政策的实施和调整都是在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土酋军事力量,而较少投入人力物力建设经济。唐政府对黔中地区的经营虽然曾引起小范围的冲突,经营重点也集中在军事建设上,但终唐一代,黔地始终保持“顺地”形象,政府的经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黔地与华夏文化圈的融合进程,这对推动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5期 v.39;No.264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戏剧与影视学研究

  • 先秦“乐舞”的泛戏剧形态考究

    刘培金;

    泛戏剧形态是具有戏剧因子但未融合为一的形态。先秦“乐舞”是融合了音乐和舞蹈的艺术形式。先秦“乐舞”的因子发展各有侧重,“演员”在礼制下有一套严格细致的选拔、教育、考核、管理制度;“人物装扮”实现了外形装扮、拟态表演、“舞容”的演进;“情节故事”以颂德示事为主,表现为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的宏大叙事场面。考究先秦“乐舞”因子的具体形式,寻找其泛戏剧形态与戏剧、戏曲之间的关系,追本溯源的同时总结泛戏剧形态的发展趋势及其融合方式,继而为戏曲发展注入活力。

    2023年05期 v.39;No.264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设计学研究

  • 论中国传统纹饰的特征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张善庆;储智翔;

    传统纹饰之造型艺术走过悠久的发展历程,与当代设计要素相结合,在当今世界焕发光彩。从中国传统纹饰的演变入手,分别从题材丰富、造型写意、功能独特、寓意丰富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纹饰的相关特征。指出中国传统纹饰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中传承发展,成为装饰语言,不仅是在外形上的丰富多样,而是有着它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寓意内涵。伴随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这些传统纹饰的形式多数已经无法与现代人的审美观接轨,更多的设计师开始考虑如何在当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元素,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完美融合,才有了现今设计的百花齐放。

    2023年05期 v.39;No.264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