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杨;裴文利;周筑文;孔博;
以羰基铁(Fe(CO)_5)和乙酰丙酮铂(Pt(acac)_2)分别作Fe源和Pt源,表面活性剂选用油胺(OY)、油酸(OA),还原剂选用1,2-十六烷二醇(HDD),用湿化学方法制备Fe Pt纳米线。通过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表明用湿化学法制备的Fe Pt纳米颗粒为纳米线和纳米球的混合型,并且其分散性很好,为化学无序的面心立方结构(FCC),一维的纳米线最长能达到160 nm左右,球形颗粒平均粒径约为4.5 nm。推测了Fe Pt纳米线的生长机制为:表面活性剂油胺选择性吸附在Fe Pt晶体的(111)面上,因而阻碍晶体沿<111>方向生长,沿<100>方向生长有利,这种各向异性生长促使一维纳米线的生成。并且退火处理后制备的Fe Pt纳米颗粒型和磁性能都发生变化,由处理前化学无序的面心立方结构变为化学有序的面心四方结构(L1_0)。
2016年12期 v.32;No.19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力沣;张进;牛延慧;任伟;
以2,6-二氯苯酚(2,6-DCP)为模板分子,2-丙烯酰胺丙磺酸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一系列分子印迹聚合物微溶胶(MIPM)。通过平衡吸附实验、底物浓度、温度、p H实验对MIPM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在水中的最佳应用条件为:在10~25℃、底物浓度为2.8 mg/m L时,其最大吸附容量为241.1 mg/g;振荡时间为110 min时,其最大吸附容量为216.3 mg/g;p H为7时最大吸附容量为114.2 mg/g。
2016年12期 v.32;No.190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海蓉;
数字滤波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关键内容,可分为IIR和FIR两大类。对于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需要借助模拟原型滤波器,再将模拟滤波器转化为数字滤波器,文中采用的设计方法是脉冲响应不变法、双线性变换法。根据IIR滤波器的特点,在MATLAB坏境下分别用双线性变换法和脉冲响应不变法设计IIR低通数字滤波器,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2016年12期 v.32;No.190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0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向坤;何毅;
主要以"RC元件串联交流电路"为知识要点,探讨RC正弦交流电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知识点多、结构复杂、脉络紊乱等诸多情况。对其教学内容采用传统法、复数运算法、相量图法进行应用分析;相量图法多方向改变教学形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016年12期 v.32;No.190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廖丽君;
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通信企业面临着来自周边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由此不断开拓新业务,系统集成类业务逐渐在企业转型中成为重要发展对象。然而,新业务的拓展势必带来新的问题,结合贵州省内某通信企业,针对其如何管理系统集成类项目进行研究,深度挖掘其管理机制,分析相关流程与操作,并搭建系统实现的总体框架。
2016年12期 v.32;No.190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敏耀;左羽;熊伟程;
安全多方计算研究的是如何使一组互不信任的参与方联合实现保护隐私的协同计算问题,即在保证计算结果正确的同时,确保任何参与方的隐私输入都未向任何人泄露。向量相等问题是一类重要的安全双方计算问题,以健忘传输协议为基本密码学原语,在半诚实模型下,提出一种安全双方向量相等协议,证明了协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并对协议的复杂度进行了说明。
2016年12期 v.32;No.190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明;汪学明;
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完全可信的第三方,通信双方使用的会话密钥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次通信的安全系数。为了能让协议不依赖于可信第三方,且使得密钥库中的密钥得以在随机选取的情况下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的伪随机密钥选取机制的无可信第三方的不可否认协议,防止某些密钥的使用过于频繁,导致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出现。另外,还提出了一种让对方根据收到的密钥标识在密钥库中通过检索来取得此次通信密钥以代替把密钥打包发送的方式,降低了密钥泄露的风险。
2016年12期 v.32;No.190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丹;李丹宁;张顺;
流式大数据呈现出实时、连续、无限等特征,类型繁杂,只能一次性顺序处理。研究流式大数据的提取、变换、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流式模型转换利用模型驱动开发积累的方法、技术、标准和工具,从更高的抽象层次处理大数据流,是一个正在浮现的研究热点领域。结合前期在模型转换方面的工作,提出将OMG标准模型转换语言QVT-R应用于流模型转换,为流式大数据处理提供一个直观简洁、表达力强的全新方法,满足大数据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2016年12期 v.32;No.190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晴晴;郭龙;熊伟程;
通过分析洗煤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协议、节点和传感器,进而搭建起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振动信号采集系统,并给出系统设计的软件流程图。采用实验的方式对振动信号采集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2016年12期 v.32;No.190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牛俊洁;左羽;崔忠伟;
针对于Slope One算法不精确不具有解释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融合关联规则Apriori和WeightedSlope One的算法模型。利用关联挖掘Apriori找出互相关联的物品集大大提高了Slope One算法的推荐精度。融合后的AW-Slope One的算法在Movielens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数据集稀疏以及邻居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平均绝对误差(MAE)大大降低。
2016年12期 v.32;No.190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玮;苏春花;杨春兰;肖雄;
以贵阳市花溪区石灰土(石灰岩及白云岩发育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调查及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土层厚度下土壤酶活性及地上植物多样性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流失的加剧,土层变薄,土壤酶活性降低,除石灰岩发育的薄土外,随土层厚度的减少,地上植被的物种丰富度(S)、Simpson指数(D)及Shannon-wiener指数(H)逐渐减少;同等土层厚度下石灰岩发育土壤中物种丰富度(S)、Simpson指数(D)及Shannon-wiener指数(H)明显高于白云岩发育土壤。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与灌木层中的物种丰富度(S)、Simpson指数(D)及Shannon-wiener指数(H)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P<0.05或P<0.01),过氧化氢酶与灌木层中的物种丰富度(S)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磷酸酶活性与草本层中S、H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2016年12期 v.32;No.190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黄娟;陈庆富;邓娇;石桃雄;
从形态学来说,种子发育经历三个标志性的时期,即细胞分化,器官形成和种子成熟。从分子水平来说,种子发育由许多转录因子共同参与和调控完成,植物在种子发育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庞大、复杂的调控网络。植物中调控种子发育的转录因子已有大量报道,如B3、HAP3、b ZIP、AP2、homeobox、MYB、ARF等。综述了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起关键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这不仅有利于总结归纳种子发育过程中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规律,同时也将为植物生物技术应用提供基础。
2016年12期 v.32;No.190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喻浩;冷聪;
报道了贵州管巢蛛科Clubionidae管巢蛛属Clubiona 1个新纪录种:绿管巢蛛Clubiona viridula Ono,1989,并使用显微成像技术对该物种的身体背面和外生殖器进行了重新展现,依据经纬度信息制作了该物种在贵州的地理分布图,标本保存于贵州师范学院动物标本室。对贵州的蛛形动物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等信息进行了增补和更新,同时为后续的生态学等研究领域提供了基础资料。
2016年12期 v.32;No.190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太文杰;陈生科;甘秀海;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山苦荬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提取总黄酮,同时考察山苦荬样品中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山苦荬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7∶1、乙醇浓度58wt.%、提取温度61℃,该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16.55 mg·g~(-1);另外,山苦荬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
2016年12期 v.32;No.190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霍亚楠;蔡绍洪;
合成了一系列含N+正原子的蒽类acridizinium盐化合物。与常见的蒽类盐不同,acridizinium化合物的N+正原子处于两个苯环之间,N+正原子不与侧链连接,使得对称性更高。高分辨质谱(HRMS)和核磁氢谱(1H-NMR)用于对acridizinium化合物结构的表征和确认。此外,还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研究,发现其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特性。通过比较法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最高可达Φ=0.61。
2016年12期 v.32;No.190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