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昂娟;陈八零;董娜;
虽然教育者一直关注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却没有充分的研究数据表明技术可以改善师生双向反馈的局限性和延迟性,这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个性化学习效果,同时也会限制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应用。故提出"微型自适应"(简称"微适应")双向反馈模式,教师通过学习平台搜集学生的课前学习信息数据,再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
2015年11期 v.31;No.177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中华;彭美;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就"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就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对贵州师范学院120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女生进行调查与研究,并对其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声望及地位的期望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贵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对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及就业形势认识基本合理;就业期望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在就业期望的影响因素中,大部分女生考虑的因素是个人兴趣爱好和工作地点,从而提出建议与对策。
2015年11期 v.31;No.177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宛蓉;
已有调查评估学习需求的工具主要集中在职业需求培训、单一的学科学习需求调查,而且多数的问卷标准化程度不够。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访谈、预测和正式测验,尝试编制科学、标准的问卷以便了解普通本科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初步编制的问卷涵盖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授课教师品质等5个方面的学习需求,问卷符合测量学的要求,可以用来评估普通大学生学习需求。
2015年11期 v.31;No.177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厉有国;邵洋阳;
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构建"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人才培养适应就业市场和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有效实施"双导师制"既要高等学校主动"对接"中小学校,又要中小学校积极"参与"高等学校学生的职业教育。"双导师制"有利于开辟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必须建立高师院校和中小学校合作双赢的长效机制,加强"双导师制"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双导师制"管理的制度建设,建构导师小组,形成指导合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师生交流平台。
2015年11期 v.31;No.177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凤荣;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永恒主义教育流派作为提倡古典文科教育的重要流派,其教育思想观、教育目的观、师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基本观点对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基于永恒主义教育观的启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应着重改革以下几点:首先,明确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其次,强调其帮助大学生发展理智的教育目的;第三,强化教师权威、释放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第四,选择名著作为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第五,采取过程评价模式评价大学生传统文化学习,以大学生终身受益为评价目标。
2015年11期 v.31;No.177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朋飞;
伴随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发展,"学生需要"便被用来作为许多素质教育活动的依据。但因教师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知识欠缺或无效应用,教学中学生安全感、交流沟通、树立信心、求知、自我实现合理需要未被科学对待,必须通过教师角色创新,革新教学模式,建构科学课堂管理模式实现关注教学中学生合理需要的意义,尊重学生独特性和主体性。
2015年11期 v.31;No.177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亚亚;
以翻译专业设置为例,分析新专业设置过程中遇到的可行性研究不足、专业人才结构失衡、专业扩容过快等一系列实践问题,提出高校应加强新专业设置的可行性研究,缩小新老专业招生规模并控制新专业的扩容速度,以保证专业结构调整的质量。
2015年11期 v.31;No.177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