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文化研究

  •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来源、特征和意义研究

    屈潇影;

    依据约瑟夫·奈教授的英文论著,结合我国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践进程,从"软实力"与软权力的关系辨析入手,对"文化软实力"概念的学术来源、演变特征和实践意义逐一作了分析。"软实力"与软权力的概念不可以简单等同,"软实力"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在中国具有独立研究的价值,它们被中国政治文化赋予新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

    2015年01期 v.31;No.16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网络新闻媒体对西方传播困境的对策

    黄河;

    我国网络新闻媒体对外传播事业发展了近20年,对外传播力度和影响力有明显提升,但这并非意味着西方世界对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的广泛认可和接纳。要提升我国网络新闻媒体对西方的影响,新闻传播就应当走大众路线而非精英路线。要实现我国网络新闻媒体对西方受众传播的大众化,可从媒体自身角度提升对西方受众的影响,一方面要重新定位西方读者群,加强对西方受众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加大与西方受众认可的主流搜索引擎的合作力度。

    2015年01期 v.31;No.16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侗族音乐的舞台化发展历程概述

    谢琦;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所出台的各项文艺政策、民族政策都指出要大力发展民间文艺,这使得侗族音乐文化逐步为外人所知。从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以来的侗族音乐文化在州、省、国家的各项调演、汇演,整体上承袭了它在民间的表现形式,之后的"黎平县侗族民间合唱团"为侗族音乐的舞台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5年01期 v.31;No.167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历史研究

  • 疟疾与晚清民国云南生态环境

    许新民;

    疟疾是一种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传染病。云南历史上长期称为瘴疫之区,疟疾分布在省西南、南部、东南地区和河流流经的河谷低地,地理范围极广,患者人数庞大,死亡惨烈,是云南头号传染病。晚清民国时期云南疟疾大流行有两次。清政府缺乏预防、控制和扑灭云南疟疾的办法,也没有设立相应的机构。1936年7月,云南全省卫生实验处成立,筹划推进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有效控制疟疾疫情的目标仍然遥远。

    2015年01期 v.31;No.167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1911年安徽水灾实录——对《申报》报道灾情的解读

    祝杰;

    1911年安徽遭受特大水灾,灾民达数百万之众。安徽气候多变,短时间的强降雨、连年水灾等自然因素,以及吏治不清、时局维艰等社会因素,导致灾情堪忧。对此,政府和社会力量进行了相应的救灾,包括筹款、筹物等。1911年清政府大厦将倾,新旧政权更替,政局动荡,救灾效果非常有限。以1911年《申报》的报道这一社会媒体的视角去审视这段历史,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防灾、减灾提供历史借鉴。

    2015年01期 v.31;No.167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晚清财政危机下的海防塞防之争

    钟婷婷;

    晚清财政收支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入不敷出,面临空前的财政危机。在此之际,海疆和陆疆同时爆发了危机,从而引发了以"筹饷"为导火线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海防与塞防之争是在国家财政捉襟见肘时,对海防与塞防孰轻孰重的权衡以及如何有效分配有限的战略资源和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的论战。清政府权衡利弊,最终选择了海防与塞防并重。

    2015年01期 v.31;No.167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8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语言文学研究

  • 陈法诗文论略

    韦丹;

    陈法不仅是乾嘉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治水专家、教育家,他的诗文在当时的黔中诗坛上也有一定成就。诗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历程,展现了清代中期士人在独特社会背景下的宦海浮沉;他的诗义理融洽,体现其理学思想,流露出自然性情;又因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其诗还反映了儒学修养下他自身的光辉人格。

    2015年01期 v.31;No.16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西儒耳目资》的反切改良

    黄雪晴;

    《西儒耳目资》是明代一部用西文符号为汉语标音的韵书,通过对其反切特点进行详细探讨,发现反切上、下字用字高度统一,下字零声母化程度较高,反切特点突出,在反切改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15年01期 v.31;No.167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加快权力结构转型,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吴恒波;岳翠云;

    "法治中国"已成为当下我国法治建设的宏大目标,然而,法治中国建设却需植根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基础之上,也受制于文化、社会环境等复杂外部因素。而从作用的方式来看,良好的权力结构对法治中国建设的作用更为直接。因此,在分析新时期建构法治中国的权力结构理论基础上,通过尝试性地提出了集权结构向权力制衡结构转型的路径,以期通过坚实的权力结构建设,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

    2015年01期 v.31;No.167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高校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教育问题

    钟馨;

    对高校非法律专业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不论是对学生自身还是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高校中,针对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教育仍在课程、师资、相关机构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从充实法律基础知识教育、丰富法律教育方式、将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建设校园法律咨询机构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增强法律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015年01期 v.31;No.167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管理学研究

  • 档案学创建时期的学术群体研究

    周燕青;李艳楠;

    档案学创建时期的研究成果是一笔珍贵的档案学遗产。主要论述创建时期中机关文书档案学术群体、历史档案学术群体及"文华集团"学术群体的构成、主要成就及研究特点。通过对该时期学术群体的构成、研究成就及特点进行梳理和评价,可以总结学术群体的发展条件和趋势,增强学科认同感,为推进档案学派的构建提供借鉴。

    2015年01期 v.31;No.167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

  • 试论近代浙江教会中等教育——以杭州蕙兰中学为中心的考察

    张美平;

    浙江是近代中国教会中等教育开展最早也是最发达的省份之一。西方在浙江创办了20余所教会中学,杭州蕙兰中学是其中最著名的教会中学之一。蕙兰中学在50多年的办学生涯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学经验,即施行上乘教育的办学宗旨,重视德育、智育、体育、课外活动有效开展的特色教育,具有借鉴和传承价值。

    2015年01期 v.31;No.167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中国初期农村民办小学的历史考察——以贵州省为例

    张大伟;

    建国初期,由于经济困难,党吸取老解放区的办学经验提倡群众办学。与此同时,翻身解放的群众也迫切希望接受教育。贵州群众发扬集资办学的优良传统,在教育部门和基层领导支持下,克服经费来源、师资等困难,将民办小学逐步地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民办小学生存仍很困难,因此国家必须承担起普及义务教育的责任。

    2015年01期 v.31;No.167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加强高校授课教师在学生评价工作中的作用

    王泽庆;

    授课教师评学是高校学生评价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学生因重分轻学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这与当前学生评价机制不完善有一定的关系。完善学生评价机制,需重视建设网络评学平台,倡导质性评价的灵活应用,以保证授课教师评学的常态化与权威性。同时,还需要扩大评学结果的应用范围,实现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共享。

    2015年01期 v.31;No.167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伯格理教育背景对石门坎教育的影响

    赵涛;

    伯格理来华前在英国接受的公学教育对其后来在贵州威宁石门坎民族地区从事教育活动影响颇大,无论从创办学校、招生对象、人才培养、教学内容,还是在学生品格塑造方面均能看到受其影响的结果。通过从分析英国公学教育基本思想入手,观察伯格理在石门坎教育中的具体实施,希望对研究贵州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015年01期 v.31;No.167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探索——以《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杨杨;

    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引导文教学法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依托,对有关高职思政课渗透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育培养的实现路径进行尝试性探索,朝着"帮助学生获得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获得职业核心能力"的教改目标迈出新的一步。

    2015年01期 v.31;No.167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研究型教学在高师教学中的运用——以“教育学”课为例

    姚篮;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它运用于新建地方高师教学中,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师范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研究型教学在高师"教育学"课中的运用,使学生理解真正的学习,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动力,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变化,当然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

    2015年01期 v.31;No.167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师教育

  • 试论“翻转课堂”对现代大学教师培训的启示

    汪小红;

    近年来,"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翻转教学等)风靡全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这种"颠倒"教学模式的缘起、内涵、优势进行相关分析,以期为我国现代大学教师的培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015年01期 v.31;No.167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李青;夏辉福;

    青年教师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中占有很高比例,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对于学校的发展关系重大,其思想政治状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新建本科院校的烙印。通过以贵州理工学院理学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为例,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针对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开展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2015年01期 v.31;No.167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普通高中新课改

  • 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建构方式比较分析

    马微微;马玲玲;

    从内容建构思路及标准、主题轴以及建构理论依据三方面对我国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建构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课标在课程内容建构的思路及标准上明显不同;不同课标主题轴数量和内容有很大差异;从建构理论上看,"课标(一)"内容建构遵循了空间的顺序;"课标(二)"在空间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维度;"上海课标"体现出以学科综合为中心的特点;而"2011版课标"围绕社会问题为中心构建课程内容。

    2015年01期 v.31;No.167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贵州知名中小学系列展示之一

  • 贵阳市兴农中学

    <正>贵阳市兴农中学创办于1993年,取名兴农中学,意为兴旺发达农村教育事业,时有36名学生,以农房办学:,200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成为当时贵州省民办学校中唯一一所二类示范性高中。目前是贵州省办学条件较好、办学历史最长、办学规模最大的民办全封闭寄宿制完全中学:学校总部位于省城贵阳中心城区白云区繁华地断。另外,还开办了贵阳市乌当区新添校区和独山县校区。

    2015年01期 v.31;No.167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