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栋;通过以地名学、考古学和民族学为基础,详细地考察稻作文化在贵州的传播过程。贵州的稻作文化来自湖南常德澧水下游的稻作遗址群,主要传播途径是沅江、潕水和舞阳河。"且兰"国是贵州稻作文化传播的第一站,其都邑位于黄平县旧州镇天官寨大坝子,苗族族属,从事湿地原始稻作,与湖南常德澧水下游的稻作遗址群一脉相承。文章首次破译了"且兰"的苗语含义,实证出贵州稻作文化传自湖南。"夜郎"国是贵州稻作文化传播的第二站,由湖南迁来的苗族与贵州西部的古越族共同创建,"夜郎"(yelang)为"yina"之音转,本义即"神圣稻国"。其都邑位置学界已有几种学说,但笔者现在又提出一个新学说———"夜郎都邑望谟说"。文章认为,"夜郎"国都邑位于望谟县城所在的望谟坝子,蔗香河是其门户,直通北盘江、南盘江与红水河汇合处。"夜郎"国控制着水路交通要道,是西南地区稻作文化的中转站。经其中转,稻作文化继续传往广西西部、云南东部和越南北部,越南的"东山文化"与"夜郎文化"密切相关。
2013年10期 v.29;No.152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