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 贵州教育的历史及其现状——贵州教育调查与建议

    贵州省人才体制对策研究课题组;蒋南华;

    <正> 贵州省总面积为17.61万平方公里,据1989年以前的统计人口为3,05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968.78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1.6%)。解放前经济贫困,文盲充斥(全省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教育事业十分落后。1937年抗日战争以前,全省仅有小学二千余所,中学32所大多有名无实),没有一所高等学校。抗战期间,沦陷区的人民和学校纷纷迁入贵州,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贵州教育曾出现过短暂的发展。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全省小学发展到一万余所,中学增至170所,大学多达七所(其中四所由外省迁入,三所为贵州创办)。

    1991年01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2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学文言训诂中的循序渐进原则

    陈绍忠;

    <正> 中学文言训诂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中学文言训诂不是对单篇文章的训释,而面对的是一个封闭系统。对词语的训释要求准确,前后一定要互相照应,并根据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但遗憾的是现行中学课本文言训诂严重地违背了循序渐进原则,对同一语境中同义的同一词语,有的最初出现时未注,到后面才注,违反常规;有的前后多次重复训释,浪费篇幅;有的前后均注,但互相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这些现象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现分别阐述之。

    1991年01期 11-1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中学生写记叙文时的虚构问题

    应旺安;

    <正> 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上可能会经常碰到这样一种现象:一篇记叙文的作文题目板书出来后,无论你如何讲解怎样立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伏笔,怎样照应……学生们往往还是一个个口含笔头,半天下不了笔。长期以来,许多学生有厌写情绪。一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便大呼:学生素质太差。翻开作文本一看,这篇空洞,那篇平淡。改不了几篇便感到昏昏然,索然无味。于是老师也产生了厌改情绪。据我们调查:百分之八十的语文老师怕改作文。

    1991年01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学语文教学的回顾与希望

    杨德淮;

    <正> 1990年9月3日,在《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准备课上,对铜仁教育学院89级中文班的36名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四个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一、姓名公开这部分仅有一项内容:如果你愿意,请你写上姓名。写姓名的30人,占83.3%;未写的6人,占17.7%。正常情况下,公开姓名与敢于负责密切关联。我主张教师一要以为人师表,多作奉献来表明对自己姓名的珍爱,二要以“行不改姓,坐不改名”的气派证明自己的负责精神,三要有志于让自己的姓名进入教育史册。

    1991年0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训诂引据法

    周复纲;

    <正> 一般训诂学通论书在论及训诂方法时,大多限于讨论形训法、声训法、义训法等传统公认的条例。但是实际的训诂操作中,还有许多种普遍使用并行之有效的训诂方法,值得认真加以研究和总结,使之逐步规范化、系统化,成为符合科学精神,又切于实用的训诂手段。本文将要讨论的引据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一般说来,引据法的应用范围是不限于训诂的,但我们只讨论它在训诂中的应用,对其它方面的运用则暂不论列。本文所称之引据法,皆特指训诂方法之引据。下文逐层进行讨论。

    1991年01期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奉献与指令——中外创世神话比较

    董君扶;王伟力;

    <正> 中国的创世神话,以盘古这一主题流传最广。三国时代吴人徐整所著《五运历年记》中有这样一段屡被引用的文字: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虻。”中国西南白族和布依族民间至今仍在讲述的盘古神话,内容与此大同小异,兹不具述。为便于说明问题,这里有三点似乎应当稍作强调:

    1991年01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屈赋与“三李”诗

    丁宇礼;

    <正> 屈赋的忧国忧民精神和浪漫主义文学传统自汉代以后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风》、《骚》为诗词之源。”现代学者刘师培也说:“屈宋《楚辞》优深思远,上承风雅之遗,下启词章之体,亦中国文章之祖也。”历代对屈赋的追宗继承,因时代、作者、文学形式的不同而异。故《文心雕龙·辩骚》说:“……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沼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苑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风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汉代“学《离骚》得其情者为太史公,

    1991年01期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屈原再次南行考

    廖化津;

    <正> 一、屈原再次南行的事迹从古以来的楚辞研究者,都以为屈原南行入湘只有一次,并且大多与顷襄王怒迁屈原于江南纠缠在一起,因此,对屈原行踪的叙述,对屈赋写作时地的判断,以及对屈赋的解说,问题很多。如果从屈赋中去探索,就可发现,屈原一生中有两次南行入湘,即初次南行与再次南行。本文所探考的是再次南行。所谓南行,是从大体说的,因湘南在郢都之南,故说南行。《涉江》确凿地记述了屈原再次南行的事迹,是屈原再次南行的主要记录。《涉江》

    1991年01期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曹操用人观评析

    刘安志;

    <正>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混战局面中,首次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思想及用人方针,吸收、网罗了大批文武将才,为扫平群雄、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就曹操的这一用人思想及用人方针作一评析,敬请方家赐正。东汉末年,在黄巾农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汉政权摇摇欲坠。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一批批豪强地主与各地守宰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封建军阀集团。这些军阀集团你征我伐,混战不已。为了能在兼并战争中消灭异已,立于不败之地,他们之间除了进行政治、经济、军事

    1991年01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毕业论文的撰写

    谢炳禄;

    <正> 怎样才能写好毕业论文?这是许多同学特别是毕业班同学都普遍关心的问题。一篇毕业论文,其质量如何,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结合近年来论文指导工作中碰见的情况,对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谈些意见,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什么是论文及毕业论文的特点什么是论文,本属写作常识。但鉴于多数同学平时很少写论文,并对毕业论文的特殊要求不甚了解,故先简略谈谈这个问题。

    1991年01期 59-6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文科学报学术论文的鉴审

    王化伟;

    <正> 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是反映学校文科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性理论刊物。它与一般的政治、科普、文艺刊物在编辑方针和稿件内容的要求上都有所不同。一家学报的质量高低,不能片面地以它的发行量及经济效益作为衡量的尺度,而主要看它刊载的学术论文的价值。因此,认真鉴别论文的学术水平,是提高学报质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下面试从四个方面略谈文科学报学术论文的鉴审问题。一、从题目上估量论文的学术价值

    1991年01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议俄语揭示语

    郜竞存;

    <正> 俄语中的揭示语是一种独特的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和其他语言中的揭示语一样,具有简单明了、形式活泼、内容广泛、实用性强等特点。俄语揭示语用在公共场所,多写在引人注目的揭示牌上,或用标语形式张贴在墙上、门上以及其他地方。它要求、劝告人们按章行事、遵纪守法或提醒人们在某方面注意。俄语揭示语的使用面很大,因此苏联、东欧或其他国家的一些俄语研究工作者已把它作为语言研究的内容或对象之一。

    1991年01期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深沉之爱浸心底,豪迈气慨冲斗牛——论陆游记梦诗

    梁正国;

    <正> 记梦诗。非陆游独创,前人李白、李煜均有杰作。然而记梦诗之多,纵览古诗人,却无人超过陆游。他不但深宵做梦,而且白昼也会做梦,不但醒后记梦,而且梦中也在作诗。“梦”是诗人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诗人人生理想的载体。据笔者统计,陆游记梦诗有122首,尚不算一个诗题下余出的28首。清赵翼《瓯北诗话》说:“核计全集,共99首。”但作者未存目,可能未包括诗中标明“梦中作”的15首。我们是把它归入记梦诗的,原因是:“梦中作诗”本来就是梦的内容。

    1991年01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比兴运用浅说

    李权;

    <正> 关于比兴手法,从古至今的文学家都很重视运用它。但什么是比兴,千百年来,各种界说不一,这就导致今人对比兴关系的认识不清,尤其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的认为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一个头;有的不知其然,只好照搬教参答案囫囵吞枣地灌输给学生。综观比兴界说发展的历史,在汉代就已有分歧,在此基础上,后来的演变扩充大致分为三类,代表人物为朱熹,钟嵘,白居易。目前,中学语文中的解释和运用以朱熹之说为准。如果仅以朱子之说去理解钟嵘一派、白居易一派的作品,就难免出现错误。这对继承发扬我

    1991年01期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屈原学会第四届年会暨贵州古典文学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述评

    周建忠;

    <正> 中国屈原学会第四届年会暨贵州古典文学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贵阳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68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汤炳正教授、副会长魏际昌教授也亲临大会并先后主持会议、致词讲话。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09篇,涉及到楚辞文艺学、楚辞文献学、楚辞社会学、楚辞传播学、楚辞学史、楚辞再现学、楚辞比较学七个分支学科。本文拟择其要者,对这次会议论文作一分类介绍和简评。

    1991年01期 8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