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 试论制度的决定和保证作用

    张祖志;

    <正> 在我们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工作中建立正确和完善的制度,对于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的效果,能够起决定和保证的作用。相反,如果不注意建立相应的制度,或者制度不健全、不合理,将会给工作造成无法避免的损失。在一九八○年八月召开的

    1987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少年的独立要求与交往

    袁俊昌;

    <正> 少年是指十一、十二岁至十四岁、十五岁这一年龄阶段的人。少年期是独立性形成的重要时期。独立性是少年的一种宝贵的心理品质,少年的独立要求会使他们学会自主地学习、生活和交往,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养成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提高责任感和主动精神,逐步学会做自己的主人。正如列宁所说,“青年如果没有充分的独立性,他们

    1987年01期 5-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文学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

    周复纲;

    <正> 对于比较文学,一般的理解是“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国家)文学之间的异同、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从而认识各民族文学的特点,探索世界文学发展共同规律的学科”。但由于民族与国家之间实际存在

    1987年01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现实感——目前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陈跃红;

    <正> 不善于进行自我反省的理论,往往缺乏活力。而如果反省是来自于这种理论的热心支持者和实践者,就更是一种痛苦的灵魂博斗。然而,明智的理论工作者都清楚地知道,创造的契机和危机感是一对孪生兄弟,旧

    1987年01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诗经》用历说

    蒋南华;

    <正> 清代学者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后世文入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见《日知录》卷三十“天文”条)。先师张汝舟先生亦云:不通声韵训诂天文历法,不能读古书。因此,搞清楚《诗经》的用历,对我们学习《诗经》,正

    1987年01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初诗坛的唐诗传统及其流变

    丁宇礼;

    <正> 现行一些文学史在论述宋初诗坛时,往往没有反映出宋初诗坛的复杂性,没有对宋初诗坛的唐诗传统及各种流派予以客观的叙述和正确的评价。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

    1987年01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氏文通》句读论

    李蓝;

    <正> 《马氏文通》中的“句”和“读”,是全书中“矛盾最多,最不容易弄清”的部分。究竟什么是“句”,什么是“读”,历来是众说纷纭,常令人莫衷一是。如果只看马氏给“句”和“读”下的界说,二者的界限本来是很清楚的:

    1987年01期 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说明”

    德芬;

    <正> “说明”,是写作学的术语,它代表文章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是,“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有些学者并不承认,电大的写作教材《基础写作学》就否定了“说明”。这本书认为:“‘说明’这个概念本身就很模糊、宽泛,……和‘叙述’实在很难区别。”因此,作者把“说明”从表达方式中删去。

    1987年01期 37-39+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略评《文学写作技巧》

    周萌;

    <正> 袁昌文同志的专著《文学写作技巧》(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他长期从事高等学校写作课教学、长期进行写作学科学术研究、长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的结晶。这三者的互相结合,互相渗透,是这本专著的基本特色。

    1987年01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通感和比喻

    范群英;

    <正> 《红楼梦》中香菱论诗,谈及王维“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的“白”“青”二字时,说这“含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朱自清《荷塘月色》写荷花之香与塘中月色时,说“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月色

    1987年01期 42-4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稻香村里未亡人——李纨散论

    顾朴光;

    <正> 贾政长子贾珠的遗孀李纨,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第十一位,是大观园中一班少女少男的领袖。她从第三回出场,一直贯穿到终卷,粗略统计,全书一百二十回,她出场至少在四十回以上。曹雪芹在李纨身上所花的笔墨,在金陵十二钗中,仅次于黛玉、宝钗、湘云、探春、凤姐,不但远远多于过早天逝的可卿、年未及笄

    1987年01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艺经济学浅见

    王化伟;

    <正> 文艺经济学是一门正在探索、创立中的文艺理论与经济科学相互交叉产生的边缘性的学科。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文艺创作的黄金时期的到来,人们开始注意“经济巨人”与“文艺

    1987年01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调整教学计划 增开选修课

    尤丽娅;

    <正> 学院领导根据成人高校的特点,要求各系(科)在保证各专业基础课质量的前提下,结合各系的专业特点,争取多开、快开、开好选修课。各系(科)的领导对此十分重视,调整了教学计划,增开了选修课。

    1987年01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中系列作文训练初探

    张祀夔;

    <正> 一、不容忽视的心理变化大多数学生怕作文。拿到作文题,不知如何着手;碰到大而无当的题目,心理上更会感到紧张、沉重、甚至厌烦。这种勉为其难的心理,实在是作文教学上的一种心理障碍。这一点,高中学生概莫能解。而高中生

    1987年01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对策刍议

    余承林;

    <正> 今天,我们正面临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挑战,新技术革命时代的特点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整个社会生产力,就是要提高智力在整个社会生产力结构中的比重。这种新的变革,必然要引起教育领域内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过渡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会使教育任务、

    1987年01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泛论中学论说文教学的改革

    顾祥祺;

    <正>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三个面向”?这是摆在全体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我们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比如,改革中学论说文教学、提高论说文教学效率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试图根据国内外语文教改的经验及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体

    1987年01期 58-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学不该忽视日常应用文教学

    叶瑞兆;

    <正> 一、讲授日常应用文的目的何在? 日常应用文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写作学的一个分支,由于它自身的特点所决定,它的“常用”总是自然地和“常读”一、讲授日常应用文的目的何在? 日常应用文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写作学的一个分支.由于它自身的特点所决定,它的“常用”总是自然地和“常读”“常写”密切结合,所以为着改变当前中学普遍存在的师生在教与学中的被动局面,适应社会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觉读写习惯,讲这类应用文,在中学里就愈加显得必要了。这类应用文,与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社交活动联系至为密切,学生们爱学、易学,便于使用,而且使用频率比一般的文章要大得多。大家都知道,学得多,用得多,熟能生巧,这是自然的规律,正因如此,所以只要教师认真指导,严格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天长日久,就可以使他们在思想修养、文字修养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也为写好一般性的文章,或从事其他文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有人说,这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一种写作训练,我是很同意这种看法的。长期以来,我们中学的语文教师总为学生们在读写方面的自觉性不高而苦恼。经常千方百计地从各方面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读写兴趣。但是这“苦恼”如何才能尽快消除,这“兴趣”如何才能迅速提高呢?我想除了撇开教师自身的种种因素暂时不谈以外,恐怕主要的就是教材问题了。不能否认,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古今中外的名篇选讲是学生十欢分迎的,也是教师们乐意讲授的。但仅靠这些仍是很不够的。特别从实用方面来看,它是不能代替日常应用文的功能的。而学生的自觉性和兴趣,又恰恰是从这实用中产生的。我们教师也都是从学生中走出来的。试想一想,当年我们的学习兴趣不都是从“用”中产生的吗?所以我认为要改变以上所说的被动局面,要加快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重视与加强日常应用文的教学,实在是当务之急。二、中学里应讲哪些日常应用文? 日常应用文涉及的范围很广。从大的范围来看:日记、笔记、书表、信电、礼仪、契据等等都属于日常应用文之列。这其中如果详细区分,又可分出很多具体的文体,这些文体,有些是青年学生日常必用的,这自然是我们应讲的重点,有些从目前看来,也许是用得比较少的,但从长远来看,也是一定要用的,这些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主客观条件,有选择地讲一些。总之,给中学生讲应用文要有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必要与可能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目的仍是让同学们学得好,用得好。那末,究竟应该讲些什么呢?根据我过去在中学教语文课的一些感受,以及近几年来在教育学院给中学教师讲授应用文体研究的一点体会,我觉得讲授的重点不妨放在两个方面,即“自我应用文”和“社交应用文”。我们可以称它为日常应用文的重点。所谓“自我应用文”,就是自己教育自己的应用文。它主要包括日记、读书笔记、记录、札记、杂记等。即凡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学习中,感到值得重视,有益于自我提高的东西,用文字将它写下来,这就是我们主张的“自我应用文”。这是一种终日不断,多则多写,少则少写的自我阅读,自我习作的长期训练。所谓“社交应用文”,即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的有关应用文。它主要包括书信(其中分别讲授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所谓“一般书信”和集体与集体或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所谓“专用书信”)、电报、请柬、条据、祝词、题词(包括题照、题画)、演说词、对联等,这类应用文,一般说中学生是应该经常使用的。可能有些同学,由于不善于社交,暂时用得较少,但为未来着想,也是必须会用的,它既可以相互鼓舞,又可以自我勉励。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形势发展,它的使用频率和使用价值,也将愈来愈高。三、讲授日常应用文的好处有哪些? 要讲它的好处,我认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有助于我们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两大难题。这两大难题,通常被老师们称谓:两个“狭窄”和两个“害怕”。所谓两个狭窄,即教材内容狭窄,从而造成教师传授知识的狭窄;学生阅读范围狭窄,从而造成他们视野的狭窄。至于两个害怕,即学生害怕远离自己生活实际的枯燥作文;教师苦于批改质量不高的作业和文章。然而这两大难题,在日常应用文的讲授过程中,随着同学们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都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就以读书和做读书笔记来说吧,当你讲了读书的各类方法之后,就可以要求同学们,在阅读各类文章时(括包读课本上的,自选的,教师指定的),采用已讲的各类读书方法,写出自己认为有用的笔记来。这样,他们阅读时,思想解放,边读边记,边批边划,笔记灵活多样,形式自由,不仅书读得精(即真有所得),而且笔记质量也高。有些可能只是一些符号,或三言两语,但却很有年轻人的个性;有些简直可以称为很好的“读后感”,或者是不乏见解的“书评”。对于这样的笔记,老师只需要定期检查,重点讲评,集体交流,就可收到读与写的良好效果。特别是这类讲评,由于涉及问题极广,内容生动,它不仅能够超过教材所限定的知识范围,而且从写作形式到写作技巧也往往有很多可取之处。这样,一经老师点评总结,就变成了同学们的集体财富。所以老师喜欢,同学更加喜欢,读写兴趣,也就由此高涨起来。同样,在讲授社交应用文时,也能如此去激发同学们的读写热情。就以题词来说吧,这类文体,过去青年们是并不多用的。但由于这类文体形式多样,用法灵活,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场合,或诗,或词,或散文,或口号,或对联,或格言,文言白话都可以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类文体的用途和写法后,他们就会跃跃欲试,在友好亲朋之间题词互勉,题照留念,或相互酬答的写作,也就自然地多了起来。过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旧体诗词的讲授,同学们多半是爱听、爱读而不会用,然而在应用文学习中,他们却可以大胆地写起来。尽管有些写得还不成熟,但可以相信,这样不断地用下去,写好也是不难的,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学作文教学的又一突破吗? 总之,讲授这种以“用”为主的日常应用文,必将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内容和新的信息,当然现在就来逐条议论它的好处,似乎还不大可能。不过就我在教学中和部分中学教师交谈,以下三点似乎是可以肯定的: 第一,在教材教法方面,必将引起较大的突破,因为,随着同学们实用能力的增强,阅读面的不断扩大,随时都会有新的好的作品被同学读到,新的问题被他们提出。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不断地更新知识,改进教法,以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第二,在写作方面,也必将突破以往僵化式的命题作文,和机械式的模仿习作,因为日常应用文写作,要求作者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场合,由作者自己考虑,采用相应的文体,或叙,或议,或诗,或词;或三言两语以惊句取胜,或委婉表达,情理并重。这都是老师不能主观限定的。而年轻人的才华,也就由此而扎实地培养起来。第三,从培养人才来看,它有助于培养同学的高尚情操和务实精神。因为,日常应用文写作,重在实用。它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实,思考和解决问题求实;它要求自己真诚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它要求对社会上的真、善、美、假、恶、丑作出明快的回答。如此等等,都是新一代必须具有的。四、对目前中学讲应用文的一点看法。关于日常应用文的讲授与写作训练,过去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是长期被忽视的。尽管有些富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前辈们,也曾指出说,“在大学中学里都应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叶圣陶先生还强调这种实用文章“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但这些很好的意见,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要翻阅一下过去的和现行的高初中语文教材(主要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所编教材),就可以看出眉目的。例如现行的六年制高初中语文课本,共十二册,正文为三百三十四篇;“语文知识”和“附录”五十七篇,总计为三百九十一篇。而日常应用文有多少呢?严格来说,真正按应用文编选讲授的仅有一篇。即吴晗的《谈读书》(见原初中课本第六册);另外,还有五篇(即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巴甫洛夫的《给青年的一封信》、斯大林的《悼列宁》以及编在“语文知识”和“附录”中的《读书笔记》和《书信》)虽属应用文范围,但可惜编者的指导思想,根本来把它们当应用文去对待。他们基本上仍是按照一般文章的编排要求去处理的(我这样说,决非否定讲授一般文章的重要性)。关于这一点,我想大家只要看看各篇后面提供的“思考练习”,就会自然明白的。就以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来说吧,究竟演说词该注意什么事项,该怎样写,以及这篇演说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等基础知识,在它的“思考练习”中却只字未提。至于编入“语文知识”和《附录》中的(读书笔记》和《书信》,尽管它是同学们日常必用的文体,而编者却没有提供“思考练习”,也没有任何其他的考察要求,这事实上是对教师和同学采取了放任态度。这岂不失掉讲授应用文的意义了吗? 总括上述情况,我们不难看出,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日常应用文的数量实在太少,少得可怜(顺便说一句,近年来有些地区和学校编写了《中学实验教材》,在教材编选方面,有不少新的特色,很有可取之处,但就我已看到的几种,那美中不足之处,其中之一仍是忽视应用文的编选);尤其在写作训练方面,完全忽视应用文的特点,使学和用完全脱离关系,这就大大背离了讲授日常应用文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大声疾呼:多为我们的青年朋友们想想吧,让他们从中学起就多学点应用文的知识,让他们在实用中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吧!

    1987年01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钱梦龙语文教学基本式评述

    徐光祥;

    <正> 1982年“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桂林召开,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会上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种基本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这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三个基本途径,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改革,一大突破。据笔者所知,这三

    1987年01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电影文学理论家韩志君来我院讲学

    王岚;

    <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电影文学理论家、长春电影制片厂总编室编辑韩志君同志,应我院中文系的邀请,于三月九日下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他讲述了《中国电影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1987年0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石潭记》的语言特色

    曾宪群;

    <正> 《小石潭记》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唐末杰出的八大散义家之一)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力作;是一篇文笔秀美,语句流畅,韵味清新,言简意赅,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是一篇借物写志,寓情山水的抒情散文。作品的语言特色主要有以下

    1987年01期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谈俄语名词中单复数同义的复数形式

    郜竞存;

    <正> 俄语,同其他语言一样,也有一些单复数同义的名词,这是现代俄语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如常用复数形式(油渣,油饼)代替具有同义的单数形式饿。这时的复数形式已经失去了数的概念。但并非是所有名词的单复数都同义,而且有时多用复数形式,少用单数形式,有时则相反。了解这一点,对迅速掌握和正确运用俄语具有指导意义。

    1987年01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翻译拾零——钱氏五例汉译剖析

    张禾瑟;

    <正> 有位翻译家说:翻译工作者天天在走钢丝,不是失之拘泥,便是过于自由。这句话确实一语中的,道破了译事的艰难。翻译做到恰到好处,可谓大难矣!在翻译中,不光初试锋芒的新兵常常“失之拘泥”,或者“过于自由”,就是驰骋译场的老将也不免有所失误。钱歌川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翻译家,著作等身;但他的有些译文(此处指的是英译汉)恐怕不能

    1987年01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要趁斜阳赶一程——纪念张汝舟先生逝世五周年

    受业;程在福;

    <正> 五年前的今天,清晨六时许,我在睡梦中被人呼醒,先生与世长辞的噩耗如晴天霹雳击在我的心上。呼之欲绝,不能唤先生回。先生暖烘烘的遗体安祥地平卧在医院的病床上,我们都肃立在他的周围。黔中诸友,远道不能最后见师一面,我谨代表诸学长在先生遗体前致

    1987年01期 8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