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瑞兆;<正> 一、讲授日常应用文的目的何在? 日常应用文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写作学的一个分支,由于它自身的特点所决定,它的“常用”总是自然地和“常读”一、讲授日常应用文的目的何在? 日常应用文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写作学的一个分支.由于它自身的特点所决定,它的“常用”总是自然地和“常读”“常写”密切结合,所以为着改变当前中学普遍存在的师生在教与学中的被动局面,适应社会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觉读写习惯,讲这类应用文,在中学里就愈加显得必要了。这类应用文,与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社交活动联系至为密切,学生们爱学、易学,便于使用,而且使用频率比一般的文章要大得多。大家都知道,学得多,用得多,熟能生巧,这是自然的规律,正因如此,所以只要教师认真指导,严格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天长日久,就可以使他们在思想修养、文字修养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也为写好一般性的文章,或从事其他文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有人说,这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一种写作训练,我是很同意这种看法的。长期以来,我们中学的语文教师总为学生们在读写方面的自觉性不高而苦恼。经常千方百计地从各方面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读写兴趣。但是这“苦恼”如何才能尽快消除,这“兴趣”如何才能迅速提高呢?我想除了撇开教师自身的种种因素暂时不谈以外,恐怕主要的就是教材问题了。不能否认,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古今中外的名篇选讲是学生十欢分迎的,也是教师们乐意讲授的。但仅靠这些仍是很不够的。特别从实用方面来看,它是不能代替日常应用文的功能的。而学生的自觉性和兴趣,又恰恰是从这实用中产生的。我们教师也都是从学生中走出来的。试想一想,当年我们的学习兴趣不都是从“用”中产生的吗?所以我认为要改变以上所说的被动局面,要加快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重视与加强日常应用文的教学,实在是当务之急。二、中学里应讲哪些日常应用文? 日常应用文涉及的范围很广。从大的范围来看:日记、笔记、书表、信电、礼仪、契据等等都属于日常应用文之列。这其中如果详细区分,又可分出很多具体的文体,这些文体,有些是青年学生日常必用的,这自然是我们应讲的重点,有些从目前看来,也许是用得比较少的,但从长远来看,也是一定要用的,这些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主客观条件,有选择地讲一些。总之,给中学生讲应用文要有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必要与可能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目的仍是让同学们学得好,用得好。那末,究竟应该讲些什么呢?根据我过去在中学教语文课的一些感受,以及近几年来在教育学院给中学教师讲授应用文体研究的一点体会,我觉得讲授的重点不妨放在两个方面,即“自我应用文”和“社交应用文”。我们可以称它为日常应用文的重点。所谓“自我应用文”,就是自己教育自己的应用文。它主要包括日记、读书笔记、记录、札记、杂记等。即凡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学习中,感到值得重视,有益于自我提高的东西,用文字将它写下来,这就是我们主张的“自我应用文”。这是一种终日不断,多则多写,少则少写的自我阅读,自我习作的长期训练。所谓“社交应用文”,即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的有关应用文。它主要包括书信(其中分别讲授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所谓“一般书信”和集体与集体或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所谓“专用书信”)、电报、请柬、条据、祝词、题词(包括题照、题画)、演说词、对联等,这类应用文,一般说中学生是应该经常使用的。可能有些同学,由于不善于社交,暂时用得较少,但为未来着想,也是必须会用的,它既可以相互鼓舞,又可以自我勉励。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形势发展,它的使用频率和使用价值,也将愈来愈高。三、讲授日常应用文的好处有哪些? 要讲它的好处,我认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有助于我们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两大难题。这两大难题,通常被老师们称谓:两个“狭窄”和两个“害怕”。所谓两个狭窄,即教材内容狭窄,从而造成教师传授知识的狭窄;学生阅读范围狭窄,从而造成他们视野的狭窄。至于两个害怕,即学生害怕远离自己生活实际的枯燥作文;教师苦于批改质量不高的作业和文章。然而这两大难题,在日常应用文的讲授过程中,随着同学们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都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就以读书和做读书笔记来说吧,当你讲了读书的各类方法之后,就可以要求同学们,在阅读各类文章时(括包读课本上的,自选的,教师指定的),采用已讲的各类读书方法,写出自己认为有用的笔记来。这样,他们阅读时,思想解放,边读边记,边批边划,笔记灵活多样,形式自由,不仅书读得精(即真有所得),而且笔记质量也高。有些可能只是一些符号,或三言两语,但却很有年轻人的个性;有些简直可以称为很好的“读后感”,或者是不乏见解的“书评”。对于这样的笔记,老师只需要定期检查,重点讲评,集体交流,就可收到读与写的良好效果。特别是这类讲评,由于涉及问题极广,内容生动,它不仅能够超过教材所限定的知识范围,而且从写作形式到写作技巧也往往有很多可取之处。这样,一经老师点评总结,就变成了同学们的集体财富。所以老师喜欢,同学更加喜欢,读写兴趣,也就由此高涨起来。同样,在讲授社交应用文时,也能如此去激发同学们的读写热情。就以题词来说吧,这类文体,过去青年们是并不多用的。但由于这类文体形式多样,用法灵活,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场合,或诗,或词,或散文,或口号,或对联,或格言,文言白话都可以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类文体的用途和写法后,他们就会跃跃欲试,在友好亲朋之间题词互勉,题照留念,或相互酬答的写作,也就自然地多了起来。过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旧体诗词的讲授,同学们多半是爱听、爱读而不会用,然而在应用文学习中,他们却可以大胆地写起来。尽管有些写得还不成熟,但可以相信,这样不断地用下去,写好也是不难的,这难道不是我们中学作文教学的又一突破吗? 总之,讲授这种以“用”为主的日常应用文,必将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内容和新的信息,当然现在就来逐条议论它的好处,似乎还不大可能。不过就我在教学中和部分中学教师交谈,以下三点似乎是可以肯定的: 第一,在教材教法方面,必将引起较大的突破,因为,随着同学们实用能力的增强,阅读面的不断扩大,随时都会有新的好的作品被同学读到,新的问题被他们提出。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不断地更新知识,改进教法,以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第二,在写作方面,也必将突破以往僵化式的命题作文,和机械式的模仿习作,因为日常应用文写作,要求作者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场合,由作者自己考虑,采用相应的文体,或叙,或议,或诗,或词;或三言两语以惊句取胜,或委婉表达,情理并重。这都是老师不能主观限定的。而年轻人的才华,也就由此而扎实地培养起来。第三,从培养人才来看,它有助于培养同学的高尚情操和务实精神。因为,日常应用文写作,重在实用。它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实,思考和解决问题求实;它要求自己真诚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它要求对社会上的真、善、美、假、恶、丑作出明快的回答。如此等等,都是新一代必须具有的。四、对目前中学讲应用文的一点看法。关于日常应用文的讲授与写作训练,过去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是长期被忽视的。尽管有些富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前辈们,也曾指出说,“在大学中学里都应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叶圣陶先生还强调这种实用文章“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但这些很好的意见,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要翻阅一下过去的和现行的高初中语文教材(主要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所编教材),就可以看出眉目的。例如现行的六年制高初中语文课本,共十二册,正文为三百三十四篇;“语文知识”和“附录”五十七篇,总计为三百九十一篇。而日常应用文有多少呢?严格来说,真正按应用文编选讲授的仅有一篇。即吴晗的《谈读书》(见原初中课本第六册);另外,还有五篇(即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巴甫洛夫的《给青年的一封信》、斯大林的《悼列宁》以及编在“语文知识”和“附录”中的《读书笔记》和《书信》)虽属应用文范围,但可惜编者的指导思想,根本来把它们当应用文去对待。他们基本上仍是按照一般文章的编排要求去处理的(我这样说,决非否定讲授一般文章的重要性)。关于这一点,我想大家只要看看各篇后面提供的“思考练习”,就会自然明白的。就以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来说吧,究竟演说词该注意什么事项,该怎样写,以及这篇演说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等基础知识,在它的“思考练习”中却只字未提。至于编入“语文知识”和《附录》中的(读书笔记》和《书信》,尽管它是同学们日常必用的文体,而编者却没有提供“思考练习”,也没有任何其他的考察要求,这事实上是对教师和同学采取了放任态度。这岂不失掉讲授应用文的意义了吗? 总括上述情况,我们不难看出,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日常应用文的数量实在太少,少得可怜(顺便说一句,近年来有些地区和学校编写了《中学实验教材》,在教材编选方面,有不少新的特色,很有可取之处,但就我已看到的几种,那美中不足之处,其中之一仍是忽视应用文的编选);尤其在写作训练方面,完全忽视应用文的特点,使学和用完全脱离关系,这就大大背离了讲授日常应用文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大声疾呼:多为我们的青年朋友们想想吧,让他们从中学起就多学点应用文的知识,让他们在实用中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吧!
1987年01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