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刘杰
摘要(Abstract):
新课改形式下,支架式教学模式因其自身的优越性倍受中小学教师青睐。本文试图在分析支架式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特征、操作程序以及在应用中的障碍等基础上探讨该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是否具有普适性。
关键词(KeyWords): 支架式教学;课堂教学;普适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杰
DOI: 10.13391/j.cnki.issn.1674-7798.2010.03.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朱琳琳.关于支架式教学基本问题的探讨[J].教育导刊,2004,10.
- [2]魏志平.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方法[J].数学通讯,2003:19.
- [3]王海珊.教与学的有效互动——简析支架式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1.
- [4]高稳.教学模式研究[J].校长阅刊,2005,12.
- [5]徐学福.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
- [6]杜军.支架式”教学应重视“脚手架”的搭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7.
- [7]R.M.加涅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8]单文经.教学引导[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 [9]徐学福.如果每个人都对教师该怎么办——从对话教学中的争论谈学生的自我发展[J].课程与教学,2006,11.